在新藥研發、處方篩選及小批量試產過程中,實驗型軟膠囊機頻繁更換物料(如不同API、油劑或輔料),極易引發交叉污染風險。為確保實驗數據可靠性與GMP合規性,科學的清洗流程與防污染策略至關重要。
首先,制定分階段清洗規程(SOP)。標準流程應包括:
預清洗:運行設備空轉排出殘余內容物,用無紡布擦拭膠皮滾模、噴體及料斗;
溶劑清洗:根據內容物性質選擇清洗劑(如乙醇用于脂溶性物質,熱水+中性洗滌劑用于水溶性殘留),通過灌裝泵循環沖洗管路與計量泵腔;
終沖洗與干燥:用純化水或注射用水沖洗,再以潔凈壓縮空氣吹干關鍵部件,防止微生物滋生。
其次,關鍵部件拆卸清洗不可省略。實驗型軟膠囊機雖結構緊湊,但計量泵柱塞、噴針、膠液分配器等部位易藏匿微粒,建議每次更換處方后拆卸超聲清洗,并使用內窺鏡檢查死角殘留。
第三,實施物理隔離與專用配件管理。對高活性或致敏性物料,應配備專用料桶、膠液罐和灌裝組件,并明確標識“專用-禁止混用”。同時,在設備周圍設置局部負壓或層流罩,減少粉塵擴散。

此外,引入清洗驗證機制。可通過目視檢查、pH試紙檢測沖洗水、或采用TOC(總有機碳)分析確認清洗效果。對于GLP/GMP實驗室,還需記錄清洗時間、人員、溶劑種類及驗證結果,實現全程可追溯。
而且,人員培訓是保障執行的關鍵。操作者需理解交叉污染對實驗結果的影響,熟練掌握拆裝技巧與清洗標準,避免“走過場式”清潔。
綜上,實驗型軟膠囊機的清洗不僅是衛生問題,更是科研嚴謹性與法規合規性的體現。通過標準化流程、專用化管理與驗證化控制,可有效杜絕交叉污染,為高質量軟膠囊研發奠定基礎。